A:民眾參與環評是很重要。但民眾比較後知後覺,有賴意見領袖或地方暢議型團體的啟蒙跟提醒,經過動員才能產生影響力。

Q:對於衝擊到整個國家產業結構的轉型、能源政策及法令制度的重大開發案,環保團體遇到不同立場的民眾聲音時要如何處理?

A:和民眾進行溝通,地方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例如;辦社區說明會、不斷的遊說,這都需要足夠的人力與資金才有辦法。

這是很複雜的公共政策遊說機制,因為每個個案有不同的時空背景與環境。一個專業的環保團體應該設置政策部門,掌握國家重大政策推動時,計劃所牽連到的國土保育。

對於環保署每個環評審查的時間表與開發案,應事先拿到資料進行內部分析以及提出方法與策略,然後串聯共同關注這個議題團體,地方的環保團體負責策動公眾參與。

環盟總會則提供地方知識性的資訊,與議題倡議的建議行動方案。這樣一來我相信任何不利於環境的開發案都會被曝光,與有效阻止。但牽涉到政治問題時,則需要啟動更大的社會能量,例如台南縣的反七輕運動,當年就被捲入地方選舉,反六輕也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銅豌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