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因為知名度關係,較一般人有機會收到各式各樣禮物。但也因為忙碌,是否有機會細心品賞或理解送禮背後意涵那就不得而知。但不管是誰,如果收到是自己喜歡的禮物,相信一定會愛不釋手。
在《中共開國領袖淘寶秘聞》一書裡面提到:毛澤東最喜歡看《紅樓夢》,各種版本也不少,但他最愛一部卻是由公安部門轉贈。這部書特別之處,不是印的,而是用毛筆小楷手抄,共計四卷。原因是一個舊文人入獄,在獄中端端正正用小楷書寫,獻給毛澤東,每個字端正到像刻印出來。毛看了愛不釋手,放在書房不時翻看,還在扉頁鄭重蓋上「毛氏藏書」,同時也在閱後加註不少批語,非常奇妙珠聯璧合,成為共和國囚犯與最高領袖天作之合。
目前分類:文章集錦 (24)
- Nov 25 Wed 2015 13:00
送禮的藝術 以書法為例
- Nov 25 Wed 2015 12:46
書界拜會鄭文燦 催生國際級「書法藝術館」
11月24日對台灣書法界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如果可能未來一個國際級的書道藝術館將會座落在桃園國都之門。
當天下午四點,北台灣各書法代表,在張穆希老師帶領下,前往桃園市政府拜會鄭文燦市長,希望市長能從文化戰略、台灣主體的角度來催生世界首座大型書道藝術館。
- Nov 25 Wed 2015 12:23
張穆希談索取「書法」潛規則
21日驅車前往桃園張日廣老師家,與張穆希兩位台灣書法泰斗閒聊書法,這是記憶消失好久的一種樂趣。
記得高中學書畫狂樂的時期,最喜歡在臺南市友愛街惠風堂裱褙店跟老闆閒聊,店裡常常有書畫家前往,很多書畫家最新作品也都在可以在裱褙店裡看到,這裡是認識文人雅士最好的地方。當年還健在的朱玖瑩(玖公)就最喜歡在那邊喝茶閒聊,可惜他年邁濃郁的腔調我幾乎聽不懂。
- Oct 14 Wed 2009 01:15
.【書評】低碳生活的24堂課
「低碳生活的24堂課」作者張楊乾,外號阿乾。他是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在2006年創立「低碳生活部落格」,專門撰寫節能減炭與全球暖化議題,由於內容淺顯易懂,很具實用性跟知識性,引起很大迴響,並在2008年獲得「華文部落格大賞公益類部落格首獎」。這本書就他部落格裡部份文章集結,並於二○○九年七月出版,並獲得一些環保人士推薦。
在這幾年全球暖化議題倍受關注,並將引領全新生活型態,坊間相關書籍大量湧進,在書局中不但被放在顯著位置,還成立獨立專區,可見此一議題之重要。然而相關書籍不是編的又厚又重,就是內容書寫讓人讀了沉重不已,買了不是變成裝飾與應景,不然就是和尚對和尚念經。但是本書,跳脫此一色彩,一百多頁輕薄短小,內容豐富多元,讓人可以輕鬆閱讀,沒有負擔還深具啟發,是很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綜觀全書分為三大類別;分別是「家裡的事」、「走出大門之後」、「許我一個美好未來」。「家裡的事」談的是記錄碳足跡,介紹如何用小小動作,來進行家中減碳。「走出大門之後」談的是開會、開車、旅行到甚至結婚,如何在細節中減碳。「許我一個美好未來」分享台灣與全球正在改變的故事。
- Oct 09 Fri 2009 00:15
.《監督國會實錄》監督國會 要熱血也要行動
監督國會實錄《序》
「監督國會實錄」是收錄公督盟從二○○七年籌備期間到○八年成立至○九年五月期間,投書Taiwannews週刊與刊登在「監督國會週報」的文章。文章的作者除了公督盟工作同仁之外,大部分都是公督盟團體會員代表與支持公督盟的學者專家們所寫的。大家全都是義工性質,不支領稿費,這樣的熱誠,真讓人感動。
- Jun 09 Tue 2009 01:38
.生涯規劃》你適合從事非政府組織工作嗎?
如果你對活著的意義充滿好奇,你渴望對生命有些了解,也會注意內在的聲音,那你就會相信「命中注定的緣分」。而屬於你的工作,也會在冥冥之中跟你招手,這時你如果能夠「掌握」契機,那工作會跟你的生命緊緊扣在一起永不分離。
看看下面選項「勾勾」看看,你是否適合從事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社運)工作!
□1.你不會恐懼變動的工作或生活
- Apr 29 Wed 2009 00:18
.【求職篇】應徵非政府組織態度與條件
我跟一群熱愛環保的朋友最近剛籌畫一個新的環保團體《台灣地球憲章聯盟》,預計在六月份要成立,因此最近上網徵人。限於資源,我們只在ptt貼版徵人,23日貼一次,27日又貼一次,到剛剛為止,共接獲19封求職信。
很多人會問,為何不到社運界熟悉的網絡去宣傳,如:破報、苦勞網、公益資訊電子報等。但老實說,我對請人帶有一種隨緣與直覺感,我不喜歡用傳統社運培育出來的人,我喜歡是一張白紙,並帶有改革社會熱情的人。雖然這樣帶人很辛苦,但運動要能創新與顛覆就是不能從「刻板習性」的網絡中去找尋。
這19封求職信,只有五封略清楚我們是民間團體,兩封略談到對工作理想,兩份比較描述比較深入,有一位應徵者雖然沒參與環保運動,但還特別去查我們組織《地球憲章》理念與使命。其他不是都沒提到,就是單純寄履歷表,我有回信要他們說明對工作期許與想像過半數都沒回覆。這當中,還有五封稱我們為「貴公司」。我會從這五封信中挑出二到四位來面試,最後錄取一位。
- Jun 02 Mon 2008 16:06
․【環境與科技】古老陽光的浩劫
一個有效的氣候變遷政策可使台灣節約資源、降低對進口能源依賴、激發科技進步和參與全球碳交易市場。
抗暖化—台灣當前課題
- May 16 Fri 2008 14:02
․【社大10年】10年後社大人的想像
壹、2017年,小英奶奶特別的一天
小英奶奶固定於清晨五點準時起床,用在社大環保社所做的手工肥皂簡單盥洗之後,穿上在社大學裁縫製作的有氧服裝,踏著輕鬆步伐就出門。五點四十五分在社區附近公園集合,社區鳥語花香,到處都有社大人耕耘的行跡。社大開的靜心氣功課六點即將就要開始,老師也是社大學生升任。等待老師空檔,小英奶奶跟社大同學寒喧,三五成群閒聊一些近況。
六點課程準時開始,七點準時結束,守時是社大推動新公民運動,花了五年持續積極推動才成功,目前已經普及到政府、企業及私人聚會等。
- May 05 Mon 2008 00:17
.你一生可以認識多少人?
最近買一本書,書名是「晚年的美學」,日本曾野綾子所著。她是日本知名的戰後女作家,現年約七十五歲,生活還是活得燦爛無比。她書中提到人在死亡以前,總應該反省兩件事;第一件是自己有多麼愛別人、以及有多麼被別人所愛?另一件則是自己擁有多少有趣的體驗?
當然這是凌子女士的觀點,但也讓我足足想了一陣子。這讓我憶起今年422地球日我看國家地理頻道介紹「人類地球生活史」,片中提到以人類平均壽命約七十多歲來說,每個人終生的人脈網絡約1,700人,何任時刻的人脈網絡約300人。這樣數字算起來也很驚人。也就是說自己從小到大可以認識約1,700位朋友,隨時隨地都有約300位朋友在你週遭。
這樣說,算是很幸福或負擔呢?當然這是指一般人,非公眾人物或意見領袖。但是我們有這麼多人脈網路,會成為我們很親密的有多少人?能成為知己的又有多少呢?
- Apr 07 Mon 2008 15:46
˙從西藏事件談柔性外交
西藏衝突與和平對話--台灣NGO的觀點
2008中國奧運前夕,在3月引爆了鎮壓西藏事件,無疑為奧運的舉辦,透下了不安全的因子。中國之舉,也激起全球各地重視人權的國家與團體憤怒,在聖火所經之處,都有人示威抗議。當6月20-21日聖火進入西藏拉薩,是否能平安,成為全球注目焦點。
西藏流血衝突事件發生,最受關注就是達賴喇嘛的態度,盡管中國譴責他「欺騙世人、分裂祖國、危害西藏,玩兩面手法,嚴重危害祖國」。但是,達賴還是維持一貫立場,不抵制奧運,並持續為藏人請命,對世人呼籲,希望中國和平處裡西藏問題。達賴喇嘛用愛與非武力抗爭,贏得世人尊重。
- Dec 26 Wed 2007 01:47
.展開的心.與世界對話
- Dec 26 Wed 2007 01:25
.世界的未來,就是我的未來─青年的使命與責任
這篇是我在2002為教育部的「回饋雜誌」所寫的文章,剛剛在跟朋友聊天突然找到,特別貼出來跟大家分享。文章中的人物所屬單位與職稱多有變動,但還是忠於本文,不做修改登出。
█黑暗中,我們有希望嗎?
- Dec 07 Fri 2007 01:38
.抗暖化 讓我們為下一代而走
- Aug 05 Fri 2005 01:33
․當公民的社會力量重新崛起,和平將不再遙不可及
從『和平願景座談』談一年來的參與心情
文:何宗勳(非戰家園行動聯盟/發起人、環保聯盟/秘書長)
『非戰家園』的前身是『619反軍購大遊行』結束之後,組織化的團體。現在全心投入參與只有六個人,這當中有兩位是非政府組織幹部、一位研究生、一對義工夫妻、一位重考生,我們的召集人是周聖心,現任職於永和社區大學。大家都是義務職,每一至兩週固定聚會一次。一年下來,也聚會了42次。彼此間的互動,已經營出一種難以言語的革命情感。尤其在大環境將反軍購議題泛政治化的惡質氣氛中,我深覺得這種爲理想奮鬥的真情難能可貴。
- Mar 06 Sun 2005 23:16
非營利組織實踐者的反省與展望
- Feb 20 Sun 2005 19:33
裸體抗議 台灣趕上國際潮流?
記者鍾蓮芳/專題報導
2月15日,台灣環保聯盟在行政院前「集體裸體」的抗議行動,引起媒體廣泛報導,連國際媒體都表示關切。裸體抗議引起了討論,各界也擔心自遛鳥俠之後,以後以「裸體」抗爭的形式會愈來愈多!
- Jul 22 Thu 2004 00:47
來自邊緣的呼喊,搶救蘭嶼生態與文化
當我輾轉收到蘭嶼當地求救信件時,已經是六月十九日了;看到隨信附上的照片與文章,頓時內心百感交集。兩個月前,因為反核的任務再度來到蘭嶼,卻已和我上次來到蘭嶼參訪的時間相距了二十年了。蘭嶼風光依舊,但增加了很多大馬路,甚至有些馬路也沿山環繞而上。開發正在加速,跟當地居民對談時,大卡車快速飛霄而過,灰塵瀰漫,讓人膽顫驚心。
- Apr 30 Wed 2003 00:43
.深化社區大學與NGO組織夥伴關係
思想瀕臨危險庇護所,是一個典範轉換之地
文:何宗勳
各地社區大學的成立與催生,NGO組織在其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因此,如何深化社區大學與NGO組織夥伴關係,在本此研討會特別被關心與注意。在研討會第二天下午,民間參與部份有一組探討『NGO組織與社區大學』座談會,主持人由長期關心、培育與推動台灣非營組織重量級學者,也是苗栗縣社區大學校長江明修擔任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