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自己的土壤生長出來,發揚光大成為國際知名的舞團「無垢」,其實知道人很少。「無垢」被譽為「世界屈指可數的五大舞蹈」,藝術總監林麗珍更被歐洲重要媒體遴選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唯一出身亞洲。
我知道「無垢」是因為林麗珍的先生陳念舟,認識陳念舟是因為蔡瑛珠女士(現在為薛伯輝基金會執行長)。1998年,我在臺南市要成立《財團法人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一百多坪辦公室需要一位好的空間設計師,蔡姐推薦了陳念舟先生。在他品味設計巧思下,每個來到永續台灣辦公室的人,無不驚豔不已。「永續台灣」是我實踐NGO夢想的第一步,可惜2000年我離開了,那是讓人很心痛的結局。(「永續」回憶文章詳見http://hehe77.pixnet.net/blog/post/282978137)
陳念舟當時跟我介紹「無垢」也給我一些文宣品,充滿濃鬱東方禪風設計,我一眼就喜歡上「無垢」,很可惜,一直無緣欣賞演出。讓人驚訝的,以「空緩美學」享譽舞壇「無垢」從1995年至今二十年,只推出「天、地、人」三部作品,1995《醮》、2000《花神祭》與2009《觀》,堅持理想,少產作品也讓人罕見。而醞釀九年而成的「天、地、人」三部曲終章《觀》更被被譽為林麗珍舞蹈美學的巔峰之作。最近更推出長達十年紀錄片《行者》,持續三周還在「長春國賓、松菸誠品、華山光點」上映。
自己也從事書法創作,知道發展出自己風格的難度。林麗珍女士用「無垢」作為劇場名,追求「淨白無玷」的意象,何其困難。這需要完美無瑕幾盡自我的虐待。從《觀》一幕長達十幾分鐘擊鼓,就可以感受那種超越再超越自我要求痛苦。
最近即將赴日本「靜岡富士山世界演劇藝術節」演出的「無垢」,特別在23、24日在景美「國家人權博物館」,邀請常年支持好友近距離參觀「無垢」《觀》的演出。透過蔡姐關係,讓這段友誼重新連結。第一次觀賞,還近距離感受到舞者容顏、肢體,在空間、情節與載體(身體)互動下,體驗一場跨時空美學體驗。
從知道有「無垢」到真的看見「無垢」,這中間歷程也如同「創作」般充滿驚喜。「無垢」已經成為世界珍貴文化資產,而且原生台灣,是值得身為台灣人驕傲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