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雖然很累,但為慶祝部落格破七萬人次,特書一篇以資慶祝。

經常南北往返,常常有機會在機場碰到熟人與名人。但是名人我沒興趣,熟人我才有興趣,而且可以很輕易下筆。

25週日中午要回台北,到機場發現復興要三點多才有飛機,只好搭12:40遠東。登機前,發現一個小個子跟我招手,仔細一看才知道是杜昭賢,真是好久不見。她說還要等王明蘅教授,結果沒多久,就看到王教授匆匆下計程車飛奔而來。當國際巨星就是要這樣,關鍵時刻到達。好久沒跟王教授碰面,發現她居然老好多耶。

他們兩人好像受台北縣研考會主委李德全邀請,上來跟周錫瑋縣長談事情。我們聊到樂生療養院事件,王教授說他一定要跟周縣長建言強烈保存。

其實王明蘅教授在國內可是都市規劃權威,年輕時風度翩翩,聽說不知迷死多少青年學子,我想他跟台大夏鑄九教授有得拼。這幾年府城都市風貌產生很大變化,他可是背後重要推手。我問王教授幾年前成立「台南21世紀都市發展協會」運作如何,他說在邁向21世紀就停止了運作。

我們對於台南市如何成為讓人可以「輕鬆走」的都市都有很大期待。王教授表示,一定要大眾交通系統、城市空間改造、民眾教育三軌並行才有可能。

另一位打不死的常青樹杜昭賢,從美國學成歸國後,策展功力激增,加上之前豐沛的人脈,最近又在府城風光活耀。看到杜昭賢,我想到曾經為新生態寫篇文章,特附於後跟大家分享。

發信人: hohe (hohe) 看板: STCF
日期: Wed Jul 14 18:28:22 1999
標題: ◎府城小調-從新生態藝術環境結束營業談起….

看到報紙報導『新生態藝術環境』將結束營業,個人內心起了很大震撼。這個首創台南多元藝術展演空間,曾經獨領風騷、令人稱羨的地標,祇短短走了七年,真是讓人覺得經營文化產業辛苦。

七年前,台南市永福路上一棟由舊銀行改裝的藝術空間,取名叫『新生態藝術環境』,外觀黃藍強烈對比色彩,在單調永福路上非常耀眼、奪目。內部規劃除了有畫廊外,還有小書店、劇場、餐聽、研習教室等。。在內部空間上還有一片兩層樓高,由古老紅磚所砌高牆。

牆上依附一棵老樹枝根交錯盤繞,非常壯觀。樹下簡單擺著桌椅,在那裡聊天是一種非凡享受。這樣空間不管是在台南或南台灣都是非常特殊有創意的,果然一成立立刻震驚藝文界。

當時畫廊檔檔引進都是高檔知名畫作,書店販售都是府城少見少眾書籍。附屬獨特餐飲美食、不定時大師級演講,如林懷民、將勳等,成為府城另翼族群最佳留連空間,也成為外來遊客探索府城另一重要景點。記的當時我常帶外地朋友與外國友人去參觀,每次都覺得有一種驕傲感。當然那是新生態全盛時期,而在那裡工作員工也都覺得很尊榮,很讓人羨慕。

但是這樣好的藝文空間,在那時台南(現在也一樣)真是叫好不叫座。府城藝文界有一個現象就是批評多、鼓勵少,因此都在猜『新生態』會撐多久。確實,『新生態』發展幾年之後就面臨人事、財務等一連串問題。最重要是高估府城人對精緻藝術消費習性。台南人似乎對展演、研習等文化性產業消費付費習慣很難養成,如果有意願也寧願到外地去消費學習。因此,除了畫廊特定消費族群之外,其它空間經營很難有利潤與起色,廣大空間漸漸經不起虧損。再加上文化工作者的薪資結構長年一直偏低,因此員工流動率高。工作人員一開始有很大使命與熱情支撐,但長期下來體力、精神負荷透支,人事銜接產生危機。問題慢慢呈現、凸顯,當問題嚴重到一個階段時,縱使有心也很難力挽狂爛。

『新生態』在八十六年因不堪龐大場地費負擔,因此從永福路遷到民權路。但是由於空間限制,原先魅力尚失,雖然有承辦一些大型活動。但是在人事、財務機制不穩下,還是無法東山再起,只好一步一步邁向結束邊緣。

最近偶而有空去『新生態』走一走,看者辦公室滿山滿谷資料,很大空間只有一兩個工作人員,看者創辦人杜昭賢小小個子,在長期疲憊下風采不再,有時真有無限感傷。走過七個年頭,新生態在府城九O年代藝術發展史上自有一番定位,其功不可末。放眼府城,全台最古老城市,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古蹟、老建築到處林立。執政當局只要用心提出前瞻政策規劃,有計劃輔導與。像新生態這樣空間越多,也可成為另一種經濟產業,絕對是府城之福。無奈府城長期執政政黨,放置好的人文資產不會好好利用,一直在規劃與建築一些大而不當硬體。從新生態結束營業一角可以看出府城未來文化產業危機,文化古都之美譽遲早將拱手讓人。

作者:何宗勳 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銅豌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