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選舉結果,四年前馬贏關鍵200萬票,一半產生板塊移動。如果看成ㄧ半人願意再給馬四年改革機會,另一半對蔡與民進黨產生信心。那未來的四年,兩黨都都必須更努力再去贏回另一半。
但對於積極社運或公共事務團體,馬連任讓剛崛起的火苗可以延續再燃燒,但如何更獨立、中立與自主將是要努力的目標。
未來四年的議題,跟中國都脫離不了關係。在經濟依賴、社會擴大密集交流,這次幕後影響台灣選舉的政治力,在馬勝後ㄧ刻都沒讓台灣人喘息。隔天,聯合報報頭馬上寫「92共識贏了」,緊接民進黨內部開始有聲音將矛頭指向因蔡堅持「無92共識」而輸。
實際上,如同李登輝說的,老百姓根本不太清楚92共識。但為何聯合報要突顯「92共識贏了」呢?民進黨內部為何開始有人要批「蔡堅持無92共識而輸」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要為即將展開「政治協商」創造輿論氛圍與優勢,也順便裂解民進黨,讓一場虛幻的政治框架弄巧成真。
未來四年,公民團體重點不是要去幫誰在取得政權,而是必須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機制與力量來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成果;「自由、民主、人權」,讓《選民》變《公民》,深化《公民社會》力量將是很重要的關鍵。
公民團體在有限的資源與力量下,未來四年能做的事還是非常有限,但影響關鍵的少數,將是讓台灣人的價值延續下去,將是重要的課題與運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