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印好,請凱鈴送給鄭主委,在活動看板前大合照,大家好開心喔。
12月27日是青輔會「青年行動計畫」成果發表會,這是第一次舉辦,所以環盟在八月規劃了「蘭嶼青年寶島人文體驗」十天旅行,由本會新進工作人員凱鈴專案執行。這次成果發表,由於台南的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也要報告,為給她們加油打氣,所以就前往參加。
我們的案子,文建會有補助三萬元印活動成果書籍。說真,錢根本不夠。1000本,印書費就35000元,還不包含設計、寫稿等。但是能見證與留下美好回憶與紀錄可是比較重要。此,拼老命也要將書印出來。
編輯期間,我廣告人的特性發作,一拖再拖,加上凱鈴沒經驗也不敢催。結局是,緊要關頭,超趕。最後,書只花三天就印好,還用飛機送到台北。看到書,雖然有些瑕疵,雖不滿意也可接受啦!對於新人凱鈴說,這樣超複雜工作,是很沉重負擔。還好,好友周小美常常幫我跟她心理輔導,加上她的宗教信仰,才清楚我對她期待。
這種10天「行動」搞法,我在2000年也帶過ㄧ次,詳情可以看「寶島行腳--社區體驗營」。說真,帶這種活動壓力可真大、真累,但為了使命,還要咬牙在六年後再辦一次。這次活動期間,每日都有發行「飛魚電子報」有三十多篇文章,與好幾百張照片,歡迎欣賞。至於,書的內容,可要找機會在張貼喔。
兩次旅行,完成兩本書,很充實與有意義。有人問我,那下次搞啥呢?其實我有一個計劃,就是組織約10人,各有不同專長,利用10天,搞一場「顛覆型社運」,至於能不能實踐,就看老天的安排喔!
以下是我為這本書寫的序:
【序】世代傳承,讓蘭嶼遠離核害
我第一次到蘭嶼,是在高中二年級參加救國團的暑期青年自強活動,那一年是蘭嶼第一次開放觀光,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自己離家參加活動。那一趟搭船,我吐到慘不忍賭。來到蘭嶼幾天,都是住在學校睡地板。有一天,安排一整天環島步行,沒有半部車子的小島,累了就躺在馬路中央,渴了就喝附近山泉水。從晨昏到夕陽下山,蘭嶼天籟之美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那段特殊的旅行經驗,至今都不能忘懷。
【圖】我高中到蘭嶼照片,旁邊是誰?讓你們猜?
此行到蘭嶼,拜會了蘭嶼早期反核廢料三位重要的民族英雄,夏曼藍波安、張海嶼、郭建平,聽他們如何運籌帷幄,啟蒙號召達悟族反對核廢料的歷程,我也訪問一些當地耆老與青壯輩,聽聽他們的想法。但內心總有一絲絲感覺,心中想像達悟族反核廢料的能量似乎在變化中。而離島建設基金會、核廢料回饋金、開放觀光等,正加速蘭嶼的開發與水泥化。
【圖】第三次到蘭嶼
【圖】第四度來蘭嶼
「讓生命亮起來」是一本書名,跟我有關。但說真,我根本不清楚為何會書名會取這樣,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書印好了。
【圖】第二次到蘭嶼
時隔二十年,2004年5月28至31日,第二次來到蘭嶼。前一年下旬,我接了非核台灣聯盟執行長,當時正值台灣反核運動低潮期,深覺有必要對蘭嶼反核廢料運動有所了解,因此走了這一趟。久違的島嶼,記憶中的景色依舊,但是馬路變大,水泥建築物變多。最讓人震撼的是,很多地方寫滿憤怒的反核廢標語,斗大字體,急速粗礦筆觸,看得出蘭嶼人內心有多憤怒。某一天中午,我在「無餓不坐」餐廳看到英國人類學家拍攝的蘭嶼反核廢料記錄片,內心非常的激動。
2005年5月18、19日,我第三度來到蘭嶼,目的是到朗島國小跟蘭嶼高中演講「環保綠生活」。這次到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短短一年,反核廢料標語不見了。馬路更寬更長,朗島漁港也快完成。當地NGO組織帶我去看已經施工一半而荒廢步道,而通往天池的自然步道已被破壞了,在靠近海邊處也蓋了一座垃圾掩埋場。
今年,在 蘇瑞清先生與蘭嶼高中鼎力相助之下,邀請六位蘭嶼男女同學來台展開為期十天的環島之旅。在很多NGO組織、熱心友人等幫助之下,尤其辦公室助理凱鈴、肇穎與一些大學生認真盡責,讓十天行程順利圓滿。說真的,我這把年紀還要跟大家混在一起,真的快累垮了。在忙碌的旅程中,肇穎還要天天記錄活動過程,提供給記者撰寫報導。每當大夥休息時,工作人員正是最忙碌的時候。我心雖然不忍,但是想到活動結束能留下成果的意義,還是希望大家撐下來。
當年隔月7、8日兩天,我陪參加「非核亞洲論壇」的日、韓等國朋友再度來到蘭嶼,看到了日本朋友認真關心蘭嶼的核廢料桶情況。但是,蘭嶼反核廢料的力道因為穿雜太多複雜因素,似乎漸漸沉潛了。我知道,需要時間來等待。
如今,這本書總算出版了,轉眼間,距離活動結束也已過了四個多月,再重新閱讀,往事歷歷在目。尤其當旅程開始時,從蘭嶼當地居民的部落格看到一張當地年輕人用噴畫畫出反核廢料時,我深信,只要反核廢料運動能持續不斷準備與沉潛,等待那時候一到,「板機」扣下那一刻,就是蘭嶼人反核廢料成功的一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