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為了籌款問題,記者在訪問我時,往往會都會問同樣一個問題是,你們從2008年1月正式展開「監督國會」這段時間,有沒有遇到感人的故事?
往往這個問題一提出,一向反應快速的我,都會陷入沉思。想了老天,都想不起來。於是,這個問題就會有一段很長時間放在我心裡困惑我,我試圖要回憶與找出來。但是,腦袋裡填塞太多東西,記憶無法從細縫中跑出來,我往往感覺到有點腦殘。
我想,工作過程步調太快,難度太高、太理性了、太剛硬了、太批判了。感性成分消失了,所以無法憶起很多幫助我們的好。
後來,我了解。其實,我是刻意遺忘。
我害怕欠人情債,人情世故的糾葛,這會讓我從事社會改革碰到很多心理阻礙。所以潛意識裡,我刻意選擇遺忘,這樣可以避開我處裡人際關係潛規則,工作勇往前衝而無阻礙。
然而,當一個大社會運動需要被捲起時,召換世人,卻不是剛硬、批判,而是感性中帶點傻傻的夢幻。或者,是一種極盡精神自虐,自我犧牲的義士人格。可是,當我什麼都不是、不想,只想把事做好時?這可尷尬了。
我想,「國會監督」如何感人,絕對不會在我身上找到。需要從那些直接、間接或默默參與者中找到。感觸最深,應該是那些與我共識被修理很慘的人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