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到烏坵第一天,晴空萬里,天氣很好、天空也很藍、很美。



【圖】快要到達烏坵島了。



【圖】從小烏坵看大烏坵:這趟烏坵之旅,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法到小烏坵。小烏坵地形之美與險峻更勝大烏坵,但相對生活環境更辛苦。這次因潮汐關係,小烏坵無法成行。我跟丹華抱怨,她偷偷跟我說,如果我堅持想去,最後一天早上,她願意出錢租一艘小船戴我過去,但這個秘密又被小跟班崇德給聽到,聖心也聽到。所以祕密計畫破局,當然也就去不成了。我想既然去不成,應該會有第二次造訪烏坵,所以我拭目以待。

「烏」,黑也;「坵」,古書中有墳墓的意義。島嶼命名「烏坵」,無形中就註定它的命運。

烏坵不大,總面積也只有一點二平方公里,所有居民都不知道烏邱到底有多大。直到1998年3月政府選定烏坵鄉做為低放射性廢料最終處置的優先調查候選場址,消息一曝光,烏坵鄉民群起反對,這個被遺忘的小島才開始被注意。島上居民透過台電的資料才知道自己故鄉原來面積只有這麼大。

烏坵分大、小烏坵島,兩個小島居民目前不到四十人,但卻還保有村鄉資格,也有鄉長、鄉代表與鄉民主席,目前由金門縣政府託管。國軍約三、四百人左右,但大約有三分一左右輪休,所以島上實際人數在數百人。

目前島上居民大部分是1949年國民政府戰敗,避難的福建莆田縣湄洲島人。全盛時期,島上人口高達二千多人。但由於交通實在不方便,只靠一個月三次軍船往返,也就是說來一趟烏坵至少要呆10天。由於島上謀生不易,加上部隊不斷裁撤,居民紛紛來台討生活,人口逐漸凋零。

近代的烏坵歷史雖然不長,但是從小坵考古遺址中發現,遠至中國宋代即有人經常性進出。根據地質學家研究,大烏坵基盤岩體形成時間約在一億三千萬年以前,小烏坵是在一億兩百萬年以前,兩小島年紀差約一千八百萬歲。兩小島在八千六百萬年前先後形成現在模樣。

大烏坵基本上是由輝長岩、花崗岩、閃長岩、玄武岩等組成。小烏坵則是由閃長岩、玄武岩粗粒玄武岩所組成。大家也不要小看這兩個島,根據生態學家初步調查,維管束植物就有58科147屬180多種,原生植物就有121種。在鳥類部分,到2000年3月為止,共有31科128種,以麻雀為最大宗。哺乳類也有3科4種。兩棲類以磐古蟾蜍為主,也有爬蟲類根昆蟲類等等,生物性多樣。

這個被遺忘的島嶼,透過很多人的努力,神秘的面紗才一一被揭露。積極吹響這號角就是高丹華女士。但是,號角一吹,引起大家不得不注意。但既然一吹,被注意,總要有評價。於是,號角好不好好聽,就見人見智。從此,神秘黑暗中的烏坵開始被注意,未來它的命運,也全繫一念之間。

本文書寫參考:「發現烏坵嶼」一書,作者:高丹華,2001年12月草根出版社。



【圖】船長室,這次能出航,多虧船東幫忙。一艘可以戴四百多人的船,船費需要九十多萬。但這趟只有一百二十二人,每人只負擔5,000元,沒有大家捐款,船東支持,就算國防部同意也開不了船。



【圖】第一天晚上,登船前,我一一唱名,前進烏坵快樂出航。(攝影:郭志榮)



【圖】一下船,檢查完行李,我跟丹華解說注意事項。(攝影:郭志榮)





【圖】船之快到達烏坵,停港前,國軍部隊上前接船錨,並安排能讓成員下船的梯子。





【圖】無緣到小烏坵,利用離開時,遠眺小烏坵,還好我的相機鏡頭夠長,小烏坵之美收入眼裡。





【圖】小坵嶼一線天,中間黑黑是閃長岩脈,據聞這裡是台電有意放低階核廢料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銅豌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